MONEY LINK 會員 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2024年 04月 20日 星期六
首頁 > 新聞 > 雜誌 > 內文

雜誌

理財周刊 | 第 0941 期

失智照護 別忘了顧好「那個人」

發行日期 2018-09-07

文.林宗憲

照顧林媽媽的外籍看護或照服員,已經換了好幾個人了,阿芬透過「優照護」平台來到林家照顧她,聽到這狀況時心中有些不安。林媽媽的兒子林先生說,林媽媽有中度失智,常常懷疑來照顧她的人跟自己丈夫有曖昧,動不動就罵人,沒兩下就把照顧她的人嚇跑了。

 

柯先生原本是個中學校長,退休後沒幾年,就被診斷出失智症,家人為他找了護理之家進去安養。誰知道沒多久,就傳出他在裡面打了照服員,加上擔心他亂跑出去走失,只好用約束帶將他固定在床上。事後,家人只好在照護平台找人協助照顧柯先生。

 

穩定情緒 轉移話題  耐心與技巧並重

 

照顧失智的家人,是條漫長的不歸路,因為失智症目前多數無法治癒,狀況會逐漸惡化,除了一般人所熟悉的記憶喪失,還有妄想、幻覺、疑心病的症狀,甚至在情緒不穩定時出現攻擊的傾向。另外還有「黃昏症候群」這類問題,讓照顧的家屬日復一日,擔心失智症者在傍晚時焦躁不安、跑出家門。

 

另外,如果碰到失智家人出現妄想、幻覺的症狀時,照顧者也很容易出現駁斥對方的反應,但是這樣通常只會讓失智的家人更加激動。除了需要耐心聽他講話,並且用肯定的語氣安撫,最後再利用其他的事物轉移話題,讓他慢慢脫離原來的情境。

 

失智患者的對應需要耐心與技巧並重,前述的阿芬說,自己跟林媽媽的關係逐漸建立後,互動越來越好,林媽媽常主動跟她聊心事,幾乎都沒碰過對方妄想懷疑的狀況。照顧柯先生的謝小姐也說,先找到對方最美好的回憶,並且常常提起這些故事,對方的情緒就穩定多了,更沒有出現打人的狀況。

 

職能治療師、藝術輔療師  失智居家照顧多面向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失智症患者至少有十三萬人,其中,九六%都是由家人自行照顧。「優照護」照護人員支持總監蘇貞華語重心長地說,其實最需要被政府或社會「照顧」的,反而是「照顧失智者的家屬」,因為他們長期必須承擔家人的種種問題,自己很容易也陷入情緒上的泥淖,如果沒有外人幫忙,先崩潰的反而是自己。

 

在照顧失智家人的漫長歲月裡,蘇貞華建議,可以去聽聽失智照顧的相關課程或講座,或參加家屬互助團體,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透過外部資源讓自己休息一下。像「優照護」平台上,許多專業的照護人員在一般生活照顧之外,也能適當地緩和原有的家庭氣氛,並以簡單的活動設計,刺激失智者的腦部活動。

 

失智照護需要多面向的協助,目前證實參與一些團體活動或運動訓練,都能有效減緩失智症狀的惡化,現在還興起「桌遊療法」、「園藝療法」、「藝術療法」、「寵物療法」等,讓照顧失智的方式更多彩多姿。「優照護」就提供了「職能治療師」、「藝術輔療師」等專業人員,來協助失智者的居家照顧。

 

「彈性的居家服務」  兼顧生活與家人

 

曾任衛生署統計室主任,現任全球醫資與亞洲環宇生技大數據顧問黃旭明指出,以失智者的死亡率推估活年數,發現失智者普遍高齡。五十歲失智者的平均餘命達三十三年,六十歲者有二十五年,七十歲者有十七年,八十歲者有十一年,九十歲者有五年。由此來看,失智者的照顧時間可能長達十年以上,如果沒有一個讓家庭照顧者支持下去的環境,一旦他倒下去,被照顧者也無法倖免,因此,居家的失智照顧,一定要先顧好「照顧者自己」。

 

根據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調查,五二%的在職照顧者最期待的是「彈性的居家服務」,來幫忙自己照顧家人,而「優照護」這樣的平台,就是以科技發展出來的新模式,以彈性的方式提供協助,讓照顧者兼顧生活與家人,也讓照顧這條路能走得更長遠。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941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

理財周刊941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聚焦低基期低本益比個股

◎洪寶山發行人語>內需主導經濟 台股還沒反映

◎理財我最大>敢衝敢拚 李婉鈺打造新北國際新門戶

◎房市觀察>都更戶總是疑雲滿天 常見履約保證與稅費負擔爭議不休

◎飆股鑫天地>推案破百億 上半年獲利逼近去年全年

◎健康你我他>失智照護 別忘了顧好「那個人」

◎期股捷報>美元持續血洗市場 蘋概持續GG

◎房市放大鏡>再談中美商戰對兩岸房市發展的影響

◎新聞熱線>機能性飲料 泰威熊霸進軍香港市場

◎健康你我他>失智照護 別忘了顧好「那個人」

◎房地產會客室>房價落底了沒?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