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傳統經營權之爭還不夠---併購結盟大火拚

產業評析   2017/02/13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隨著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台廠過去幾乎都處於挨揍的局面,有的公司乾脆就往陸廠靠攏,賣技術、賣股權的新聞在過去幾年明顯增加;不過,前年底開始,日月光(2311)瞄準同業矽品(2325),執意發動惡意併購戰,目前看起來成果斐然,被市場視為雙贏,再換個角度想,惡意併購或許也是未來面對紅色供應鏈或是國際大廠競爭時,發展出一條過去台商較為陌生的新競合模式。

然而,惡意併購對於股價的角度而言,當然是喜多於憂,宣布惡意併購後,爭取經營權的雙方將籌碼變化凍結外,外部投資人也跟進加入戰局,加上賣方反而縮手或想再等更高價再賣出的心態浮現,讓惡意併購發生時,股價可能一哄而上,如同建商追逐畸零地道理一樣,股價或有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天價。

近期最深刻的追逐畸零地無非就是2015年底發生日月光惡意併購矽品。回想當時整個過程,惡意併購前日月光剛開始甚至放出「純財務投資」為由,宣告每股開價45元收購約5~25%股權,如此一來,開始讓矽品手上股權出現凍結,之後,矽品反將一軍,先是找來郭台銘來當白色騎士,後來又再找上紫光開價每股55元,讓當時矽品股價從40元左右一路走高至57.9元,最後日月光即使已取得較多股權,但仍讓步點頭同意拉高至每股55元含息價格收購公司,才讓這樁併購案落幕。

而今年同樣上演相同戲碼,藉由併購而壯大競爭力的則是泛國巨(2327)集團,旗下凱美(5317)繼2006年後再次施法惡意併收購大毅(2478),上一回抵死不從的大毅與死也不放手的國巨集團讓流通在外的大毅籌碼出現冰凍,股價最高飆上224.5元。

但這次國巨集團學到教訓,凱美宣稱三不原則,如此一來可能跟上回結果出現極大不同,市場預期,大毅公司派只要將股價撐到收購價24.76元之上,加上凱美後續倘若宣稱不提高收購價、不延長收購期限的話,併購案就將告吹,也就是至少要等三年後才能再提併購案,如此一來,原先冰凍籌碼反而重新解凍,成為股價上的潛在賣壓。

不過,提高公司競爭力也並非都由惡意併購,過去有不少公司透過私募等方式與策略性股東結盟,讓公司產品出口加上一層無形競爭力,像是大恭(4706)、智崴(5263)等公司都有相關業務都因為這樣的結盟關係,讓業務開發上更具競爭力,而然,近期聲學元件廠康控KY(4943)同樣獲得美律(2439)加持,雙方合作下彼此擁有對方的技術及終端銷售管道,競爭力大增,預期將大幅獲得美系手機大廠訂單,此私募案宣告後,康控股價應聲大漲。

另外,泛國巨集團的奇力新(2456)併購旺詮(2437),將讓雙方在成本及產品線上更為完整,預期整併後汽車相關車用產品有機會逐步提升至二成水準(目前6%),加上取得飛磁股權,將讓新奇力新擁有磁性材料鐵芯的製造技術,將降低後續產品成本,強化公司整體競爭力。

國際競爭更趨劇烈,除了自身持續加大研發能量外,最直接且快速達到效應的就是併購及結盟,如此一來,這種方式更可能成為台股上市櫃公司未來發展的一種可能外,對於投資者而言,不僅需看懂併購、結盟時會發生的短期股價變化,更重要的是若能掌握整體最終合作綜效,就有可能形成長線投資價值。

除此之外,股權爭奪傳統戲碼就是內部經營權之爭,去年中旬開始,擁有龐大資產的大同(2371)及擁有友達(2409)經營權的佳世達(2352)都受到市場派覬覦,開始買入大量持股,千張持股因此大舉飆升,近期又傳出台紙(1902)公司派內鬥,最終是否上演大同或是佳世達一樣大漲走勢,可以再看下去。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