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FII快速掛牌的磁吸效應

產業評析   2018/03/19

鴻海(2317)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以僅36天的審核時間,創下企業申請上海A股上市的最快紀錄,跌破市場眼鏡,背後的特殊政治意涵,更引發市場聯想,對數十萬的鴻海股東來說,投資利益更是直接受衝擊,究竟FII掛牌,對鴻海是利還是弊?

  對此,外資機構看法兩極,但基本上外資圈對鴻海股價短多長空的看法一致,投資鴻海的股東,可能要有心理準備。

  「鴻海正面臨被挖空的風險!」一位外資券商分析師在FII通過上海A股掛牌審核後如此沈重地說。甚至,經理人還擔心,6月A股入摩後,以FII的營收規模及掛牌後可能享受的高市值,將很快被納入MSCI的A股成分股中,買高成長性的FII肯定比買鴻海來得吸引人,FII的掛牌,將是鴻海甚至台股加速被磁吸的開始!

  FII的成軍,是鴻海要轉向智慧製造的重要一步,也是鴻海企圖大舉囊括中國物聯網商機的關鍵一步,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曾親自公開說明,FII是一家6流公司,包括了人流、技術流、訊息流、過程流、物流及金流,透過虛實整合,將提升生產效率30%,良率更可達99%以上。

  據瑞信證券統計,鴻海在中國共有153家子公司,帳面價值高達8890億新台幣,占鴻海總帳面價值的77%。這幾年,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各種不同的場合都持續表示,分割營運績效好的子公司以達到激勵經營團隊、驅動營運成長及開啟營運價值的計畫將持續進行。

  2014年的樺漢(6414)、2015年的GIS-KY(6414)、2017年的鴻騰精密(06088.HK),都是鴻海子公司分割掛牌計畫的實現。而事實證明,上述3家公司在掛牌後,營收都加速成長,且本益比都超越母公司鴻海。

  以樺漢來說,營收在2014~17年複合成長了9成,GIS-KY在同期間營收複合成長率也達到2成,包括樺漢、GIS及鴻騰精密掛牌後,股價則分別較IPO價格上漲逾8倍、3倍及4%,本益比也都比鴻海的不到10倍來得高,鴻海在過去幾年更因此獲得不少的投資收益。

  正因為過去幾年鴻海子公司分割掛牌後都有不錯的表現,加上全球製造趨勢轉變,鴻海自2017年4月之後,就陸續將12家中國子公司整併進入FII,並加速啟動FII的掛牌上海A股計畫。

  整併進入FII的12家子公司中,多數子公司營運項目與網通設備產品相關,而濟源富泰華、鄭州富泰華、河南裕展主要營運項目則與手機製造相關,其中,鄭州富泰華是富士康科技集團的下屬子公司,也是為蘋果公司生產iPhone、iPad、iPod等全系列產品的重要子公司,鴻海將iPhone製造部門轉移至FII旗下,除了為FII衝營收,也計畫讓FII的企業價值往兆元跨進。

  但若FII要落實智慧製造、甚至要進一步跨入工業物聯網及工業製造領域,僅整併12家以製造為主的大陸子公司並無法達成,據了解,專精於雲端資料儲存系統的鴻佰,將成為FII掛牌的重要營運主軸,也是鴻海集團跨進大數據服務及雲端服務的最重要布局。

  據了解,成立於2002年的鴻佰,原為百佳泰電腦旗下「網路儲存伺服器事業處」及「智慧型網路產品事業處」,主要業務為PC伺服器研發與IT服務業。因業務規模不斷壯大,2002年2月鴻海旗下鴻揚創投與百佳泰電腦合資設立鴻佰科技。

  2005年鴻揚創投買回百佳泰電腦所持有股份,鴻佰成為鴻海集團旗下子公司,鴻海透過鴻揚創投間接持股鴻佰100%股權,去年8月,鴻揚創投又將其所持有的100%鴻佰股權處分與鴻海子公司Ingrasys(新加坡),而Ingrasys(新加坡)則在去年底由FII旗下福鑫投資公司透過境外重組完全被納入。

  鴻佰專精於網路技術、Linux與嵌入式應用設計,其中又以代工特殊任務性儲存設備為主,將是FII跨進物聯網的重要利器,也是FII未來可以與現有的製造業模式區隔的重要佈局。

  有了鴻佰,FII可以名副其實地跨足雲端服務業務,也讓FII掛牌後的本益比有了向上調升的空間。摩根大通估算,以A股硬體製造業平均享有25~35倍的本益比預估,FII掛牌後市值將可達到640~900億美元,業界人士甚至樂觀指出,FII本益比若可上看40倍,市值甚至可突破3兆台幣,對照母公司鴻海目前的1.5兆市值,FII掛牌,鴻海的投資收益立見。

  也因此,市場頗期待FII掛牌對鴻海股價也能有激勵效果,摩根士丹利證券指出,FII掛牌可望加速獲得智慧製造業務,在A股的本益比也可獲得擴張,預期對鴻海股價短期將有激勵效果。自從FII通過上海A股掛牌許可,鴻海股價確實也連續3個交易日上漲。

  不過,這很可能只是短期現象,摩根大通直言,iPhone X因為終端銷售不佳,上半年持續被砍單,鴻海上半年獲利將有不小的下修壓力,甚至,外資擔心,鴻海將因為在伺服器、網通、自動化等高成長事業的持股比重降低,獲利動能將持續衰退,鴻海已持續面臨競爭力被挖空的風險。甚至,匯豐預估,因為鴻海對FII的持股降至84.8%,鴻海潛在獲利也將同步被稀釋達7%。

  摩根大通認為,FII掛牌後,將不會為母公司鴻海帶來太多的本益比調升空間,從過往的經驗來看,不管是樺漢、GIS-KY、鴻騰精密,甚至是以往的富士康或富智康掛牌,對於鴻海的本益比推升力道都相當有限,反而,鴻海的本益比和iPhone的年出貨量、毛利率及營益率走勢有高度的正相關。

  事實上,從FII整併進去的大陸子公司營運狀況,也可以看得出來,整個鴻海集團在製造業的獲利壓力已愈來愈大,鄭州富泰華、濟源富泰華這兩家專責手機代工的子公司,在2016年獲利分占鴻海獲利的6.8%及4.7%,堪稱鴻海在手機代工領域的獲利金雞母,但去年前3季,兩家子公司卻由盈轉虧,濟源富泰華前3季虧損了52.21億元,鄭州富泰華虧損了28.36億元,鴻海的手機代工營運亮起紅燈,這勢必是未來鴻海要面臨的嚴肅課題,也是鴻海股東們未來要面臨的投資難題。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