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集團股老江湖,台股中流砥柱,長榮、華新、台塑等集團匯聚人氣

產業評析   2022/05/03

聯準會主席鮑威爾鷹派談話,釋出5月將升息兩碼的暗示,且可能於年內多次升息逾一碼,展現對抗通膨的決心,卻也帶動美國公債殖利率持續向上飆高,包含5年、10年、20年與30年期,皆已經突破2.9%,長年期甚至看到3%,科技類股對利率敏感度高,加上過去享有高評價,修正幅度也易較深。

中國經濟本就出現下行風險,加上以上海為首的封城效應,前景恐更雪上加霜,歐盟則因俄烏戰爭,能源成本居高不下,成為經濟不確定性的濫觴,而日本則面臨貨幣貶值不停歇,甚至今年以來日圓貶值幅度居已開發國家之首,放手貶值期待刺激經濟成長,全球前5大經濟體除美國之外,都面臨相當大的考驗。

目前僅剩少數國家受疫情衝擊,中國堅持清零的成本,斷鏈危機考驗企業危機處理,何時解封仍是未知數,俄烏戰爭恐將成持久戰,包含石油能源、原物料、大宗物資等價格,近期穩於高檔區,持續牽動通膨與需求。中國封城與俄烏戰爭兩大不確定變數,架構在共產國家領導人的思維邏輯,難以抓摸且無人能動搖。

美元指數突破102,台幣回貶至29.3元兌1美元,雖對出口較有利,不過與源源不絕的外資賣壓,形成「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對於股市多方較為不利。美國費城半導體指數領先跌破前低,自高檔修正逾28%,去年最早見高的Nasdaq指數,先前4度挑戰年線未果而向下修正,近日亦跌至今年低點。

加權指數原有金融指數創高撐腰,然須留意兩件事,1是台灣金融股反應升息遠高於美國銀行股,然升息幅度必將遠低於聯準會;2是許多金控股持有債券,除了部分可能違約外,AC項下債券,雖可以成本列帳,市價變動不影響損益或淨值,但若處分則認列於損益表,為三商壽(2867)首季虧損部分原因,金融類股留意籌碼變化。

電子類股除受美國科技股疲軟影響外,龍頭台積電(2330)、聯發科(2454)等績優大型股,縱然基本面與獲利仍屬亮眼,卻依舊難敵外資賣壓。股價下跌不一定因為獲利下滑,本次主旋律為評價如本益比等下調,高殖利率較具防守性,僅少數次族群如網通、工業電腦等,最壞狀況已過,然仍會受大盤波及。

相較之下,原本評價多屬偏低的傳產類股,近年獲利頗佳且息利穩定,加上報價等基本面利多刺激、資金自電子股轉進,及政策趨勢導向加持,如鋼鐵、航空、特化、綠能等類股,短線多仍具有持穩輪動格局機會,操作可觀察技術面與籌碼變化;生技類股則是走自己的路,題材與籌碼為股價表現的催化劑。

從技術面來看,加權與櫃檯指數同步修正至今年以來低點,均線皆已轉為空頭排列,加權指數今年最重下跌約12.9%、相對輕微,櫃檯指數達21.27%堪稱重災區,且季線即將向下交叉年線。上市櫃共計1700餘檔個股,上漲家數不到500檔、占比低於3成,此外,將近400檔個股今年來跌幅超過兩成。

較為抗跌的傳統類股,可留意富含底蘊的老牌集團股,具資源整合效應,且成本若管理得當,也能有效降低,不論縱向一條龍,或橫向分進合擊,群聚效果較單打獨鬥享有優勢,其中長榮與華新兩大人氣集團,營運與股價表現頗為搶眼,台塑與台聚集團受惠油價持穩高檔,而遠東集團則擁多重現金流概念。

長榮(2603)去年股價一度衝高至233元,市值一度擠進前5大,稅後獲利2390億元、EPS45.57元,將配發現金股息18元,並減資退還股東6元,今年第1季營收續創新高,縱然SCFI指數續跌,且面臨上海封城等考驗,不過新長約價格上調,還有美西碼頭工人議約等不確定因素,在低本益比的背景下,雖不一定能有波段攻勢,然短期應仍能持穩區間整理。

長榮航(2618)受惠貨運獲利大增,去年轉虧為盈EPS為1.31元、配息0.6元,建構於與病毒共存基調之上,客運復甦題材可望逐步實現,不過屆時須留意利多出盡的可能。中再保(2851)營運頗為穩定,去年EPS3.5元、擬配發股息1.8元,須留意第二大股東的財政部,今年來已經三度申讓持股。

榮運(2607)在併入長榮物流過後,營收明顯成長,去年第4季年增1.18倍,今年首季年增1.47倍,另一焦點是大園物流園區2期完工啟用後,鄰近經國特區的南崁土地,或有望處分或開發。此外,去年長榮鋼(2211)轉上市、今年長榮航太(2645)掛興櫃,都是集團實力再向上躍進的生力軍。

「妖鎳事件」過後,鎳礦價格逐漸平穩,不過近一季每公噸均價逾3萬美元,較去年同期上漲超過8成,俄烏戰爭未停歇,俄羅斯佔全球產量約9%,僅次於印尼與菲律賓,再加上3元動力電池的車用需求,供需之間還需再尋找新的平衡點,但是過高的價格,也可能會出現有行無市的需求下滑,仍要繼續觀察。

華新(1605)去年EPS4.27元,然卻未因此帶動股價表現,直到與產業龍頭清山集團攜手進軍印尼,跨足全球最大鎳礦開採,取得旭日公司的過半股權,正在興建4條冰鎳與迴轉窯電爐產線,預計今年底完工,自有電廠則預計明年中完工,此次合作,將使得鎳礦產能大增7成,也帶動股價高角度攻勢。

華新集團旗下大多數為電子股,橫跨多個次產業,如記憶體、PCB、被動元件、MCU、光電、封測等,近期可關注兩檔個股,一是新唐(4919),前年併購日商Panasonic半導體事業,帶動去年營收年成長達一倍、EPS7.27元,今年首季營收再創新高,且32位元MCU供給持續吃緊,營運展望依舊看俏。

2是精星(8183),去年第4季營收年增4成,營益率跳升至19.7%、EPS2.1元,今年首季營收年增43.9%、季增14.4%,法人預估獲利有機會持穩高檔水準,近期雖然部分營運受到中國封城影響,不過車用訂單持續隨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而成長,營運展望依舊樂觀,若逢拉回亦可留意。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