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港股仍有續創新高的實力

總經評論   2006/12/25

2003年爆發SARS風暴,使得香港股市、匯市、房市都受到相當大的重擊。而經濟上的表現讓香港的中產階級不滿,2003年7月1日高達50萬港人走上街頭,表達對回歸後失望的情緒。

為了消弭港人不滿的情緒,2003年底中國與香港簽署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也就是中國與香港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不但給予港商國民待遇,同時也給予開拓內銷市場的優惠權利,並開放香港服務業赴中國投資等措施,而2004年初更開放中國幾大城市的人民免簽證赴港自由行的政策。根據統計,2004年大陸人赴港觀光人數高達1,200萬人次,光是五一黃金周香港就從大陸觀光客中賺取高達30億港幣,不但讓香港的觀光、零售業景氣大幅起飛,同時也帶動香港股市、房市全面回升。而2004年、2005年香港經濟成長率更分別達6.6%、7.3%,不但遠勝於同期的台灣經濟表現,更一舉揮別數年來經濟成長趨緩的陰霾。

香港積極成為中國的籌資站

除了CEPA、「大陸人士自由行」為香港帶來生機之外,香港也積極解除各項管制,讓資金進出香港更容易,同時並調降遺產稅等,全力吸引全球資金到香港。而香港交易所更成立H股、紅籌股等市場,吸引包括中國移動、中國人壽、中國石油等大型中國績優企業到香港上市,讓香港股市增添幾分中國色彩。由於國際資金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日益強烈,但因中國對資本流動的管制嚴格,使得國際資本無法透過合法途徑購買人民幣,因此寄望透過持有人民幣資產來享受人民幣升值的收益,因此有不少資金流入香港購買有人民幣資產概念的H股、紅籌股等,更讓香港股市成為有意購買中國股票的國際資金的停駐站,也使得香港股市的成交值逐漸放大,每日成交量更持續創下新高水準。

而中國官方也認識到香港吸引全球資金的能力,2005年起也陸續讓中國幾大國營銀行包括交通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民生銀行、工商銀行等陸續在香港IPO(初次公開發行),幾個大銀行的IPO案不但吸引超過1,000億美元以上的資金匯入香港,每個IPO案的認購額度均超過承銷數目的數十倍,都凍結了可觀的資金,顯示這股國際資金對於中國概念的瘋狂程度。而在幾大中國銀行陸續上市後,目前中國企業佔香港股票總市值約50%,佔港股每日成交金額約63%,香港市值最大的10家上市公司中,已有4家是中資公司,目前港股每日成交金額更攀高達400~500億港幣左右的水準。而由於國際資金不斷進入香港,也使得港股的資金行情持續發燒,成為此波恆生指數持續創新高的最重要動力,根據統計,目前恆生指數成分股的平均本益比約為15倍,相較於2000年的20倍,1997年25倍相比,顯示未來恆生指數仍有上漲空間。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