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電動車商機總體檢---成本下降、政策支持,短線逆風無損長線軌道

產業評析   2016/03/07

油價的崩跌,影響了歐美電動車銷售不如預期,投資人也開始質疑電動車產業的成長是否遇到瓶頸。確實油價的高低左右了消費者的意願,影響了產業氛圍的好壞;反之,近年來油耗較高的皮卡車、休旅車轉而熱銷。雖然油價會低迷多久是一個未知數,但是從top-down來看,產業的技術持續革命,並推動了成本逐步下滑,更重要的是,環保理念與各國政策仍在扶植階段,當產業利多依舊存在,短期或受不確定性因素受阻,然而長線向上軌道尚未改變。

從去年底舉行的巴黎氣候峰會結束後,全球各國自主性減排的共識升溫,以達到2100年地球氣溫上升不超過1.5度為目標,至本世紀中期減碳幅度必須達到70-95%,因此對症下藥從治本著手,將是各國政策探討的重點。其中,能源、交通預料將是各國整治中心,特別是來自於交通的溫室氣體排放比重超過三分之一,成為首當其衝的項目。

為了應對所設下的門檻,各國也分別對於汽車油耗、氣體排放立下10-15年的計畫,根據ICCT資料顯示,包括歐盟、美國與中國三大主要國家未來十年所設立的油耗與溫室氣體排放標準年均下降幅度皆約四%。加上油耗限制法規導入企業生產平均的概念,依照車型、產量為權重計算各車廠平均油耗,將使得業者不得不積極面對車用節能的布局。

若從交通改革著手,提升車用燃油效率、降低廢氣排放為兩大主軸,這部分以傳統汽車來說,引擎技術的升級、電控系統的智慧化以及車體的輕量化,為目前車廠投入主要的區塊。尤其是,過去柴油環保的迷思被福斯事件打破,來自於汽油引擎包括缸內直噴、渦輪增壓技術的後續商機將不容小覷。

此外,具備零排放優勢的電動車也是重要路徑之一,過去受限續航力、便利性及性能,產業雖有發展但未受到市場重視,直到Tesla問世的破壞性驚艷四方,推升產業再度受到聚焦。同時,各國也陸續釋出中長期電動車銷售目標,以及配套的補貼方案,其中又以中國力道與目標最為強勁,扮演了電動車電力滿百的要角。

從十二五規劃以來利多政策不斷出爐,優渥的補貼環境,帶動中國新能源汽車近兩年成長呈現井噴,連續兩年增長幅度超過200%,2015年銷量已來到33萬輛。同時在迎接到來的十三五規劃,政策力道依然具備延續性,包括先前公布的2020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達500萬輛,並落實基礎設施中集中式充電站與分散式充電樁分別上看1.2萬個與480萬個等。

同時,上個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李克強也再度針對提升電池效能、加強充電設施、擴大公眾運輸、政府用車導入新能源汽車的比例,及完善補貼與禁止限購等重點發表看法,顯示當PM2.5所帶來的霧霾依舊困擾著中國的當下,於能源戰略與環保節能的考量,仍將是中國汽車產業未來的重點。

除了中國的大力推行,另外即是占有整車成本三-四成的電池價格,隨著越來越多廠商擴產投入車用鋰電池的生產與技術的成熟,鋰電池成本自2010年以來已經減少65%,預估未來將持續下滑的情形下,彭博新能源金融(BNEF)分析師認為至2022年,電動車將可望比傳統汽車便宜。因此,受到成本、政策補貼等因素帶動,IEK即預估至2020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將來到1200萬輛,期間成長達四倍。

在產業相較傳統3C仍處於往上趨勢,所帶來的商機持續吸引了台廠進駐,當中則是以連接器、電池材料為主要族群。雖然,出貨量無法與過去3C動輒千萬台為單位比擬,不過在技術層次,加上產值不高使得競爭者寡,也讓獲利貢獻不亞於3C產品,成為各家公司陸續跨進車用或電動車應用的主因。

短線上族群雖受到低油價的逆風,題材面因而轉淡,卻也給了各家公司沉潛練兵的空間,尤其是政策與大環境的支持,當汽車產業將進入低速成長,電動車能見度保持高速行駛。Tesla Model 3即將於三月底問世,Gigafactory下半年進入投產,且中國十三五規劃的持續作為,對於甫剛布局的台廠實質挹注將慢慢浮現,並有機會扮演成為扭轉公司營運的因子之一。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