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中國發展職業運動面面觀---體育產業全新格局

產業評析   2016/04/18

說起體育,大概很多人都有一肚子的話可以講,觀看體育賽事總是充滿樂趣、富有激情,也是十分生活化、大眾化的休閒娛樂。然而,從球迷的角度看待體育也許單純,如果以產業面的角度進行分析,情況就複雜一些,因為它線索很多,面向可以很廣,各項運動涉及的專業領域都不同,各個國家普遍流行的體育賽事也不一樣。

在職業運動發展最成熟的美國,一年四季都有球賽可看,美式足球NFL、冰上曲棍球NHL、NBA籃球、職棒大聯盟MLB被稱為北美四大賽事。在歐洲,風靡各國的運動是五大足球聯賽。但是在職業運動剛剛萌芽的中國,看待體育就稍微嚴肅一些,它被視為是一項重要的產業政策,一種國家戰略,同時還是互聯網經濟的一部分。

過去兩年互聯網經濟在中國崛起,改變了許多傳統行業,當中就包括體育產業。2014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四六號文,揭示了中國發展體育產業的新藍圖。文件當中,提出的政策目標是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產值將達到五兆人民幣,讓體育產業走向市場化發展。

四六號文發布後,互聯網巨頭們開始搶進市場,「體育IP」一時之間成為搶手貨,熱門的程度並不亞於影視IP,包括阿里巴巴成立阿里體育集團,騰訊、樂視針對各大賽事展開版權收購大戰,地產大亨萬達收購西甲勁旅馬德里競技、瑞士盈方體育傳媒集團。體育IP引起互聯網公司的重視,看來似乎不足為奇,因為職業運動賽事的轉播權原本就是重要影視內容之一。四六號文的發布,對體育產業帶來的直接幫助,主要是引入民間資本。

長期以來,中國在政策上扶植體育產業,一貫遵循兩大主軸:一是推廣全民健身,二是發展體育競技。在十二五期間,中國首次推出全民健身計畫,設定了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等量化目標。近期中國即將頒布第二個全民健身計畫,一般預期,除了繼續強化硬體設施建設外,鼓勵民間舉辦體育賽事將是政策重點,例如擴大舉辦全國性或區域性馬拉松、業餘級別的民間各類賽事,或是以學生為主的校園賽事等等。

體育競技方面,以往中國體育向全世界展示實力的場合只有在奧運會,主要強項是跳水、體操、舉重等單人項目,在團體項目的實力相對較弱。儘管在近幾屆奧運會上獲得獎牌數量名列前茅,但過於重視單人項目,明顯不符合現今職業運動的潮流。

去年3月,國務院發布《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將發展足球運動提升到國家戰略的層級。此後,一連串收購事件接連發生,中資企業紛紛入股歐洲足球俱樂部,互聯網企業爭奪歐足聯賽的版權,就連中國的中超聯賽轉播權也喊出5年80億人民幣天價。大量資本介入足球產業,說明足球在中國有市場,也具備一定的球迷基礎,但職業運動創造商業價值的過程,還必須借鏡美國的例子。

在美國體育產業當中,最具商業價值的企業來自兩大領域,一是Nike、Adidas等運動品牌,二是長期壟斷各大賽事版權資源的大型傳媒如ESPN。以產業鏈來看,運動品牌屬於體育產業的周邊衍生品,媒體版權、賽事營運、場館營運、運動行銷、球員經紀業務、運動彩票等環節,則歸類為體育服務業。體育服務業的發展健全與否,關係到一項職業運動的成敗。

事實上,職業運動創造商業價值的關鍵,並不在於這項運動是否具有廣泛的影響力,也不在於球隊實力是不是全球最頂尖,但很大程度取決於球迷的經營。職業球團的收入來源主要是收視戶以及進場看球的球迷,這是職業運動的現實之處,因此球員買賣、行銷業務都必須著眼於此。

國內中華職棒在發展初期曾經掀起一股熱潮,部分球團在早期經營了一票死忠球迷,可能是當時職棒圈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北美四大賽事之一的美式足球NFL,則是風靡美國本土、伴隨許多美國人長大的運動,一年一度的冠軍賽超級盃(Super Bowl),更是高居所有體育賽事品牌價值第一名,儘管它在美國以外的地區並不風行。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足球實力是否能夠躋身世界一流強隊,對於往後職業運動的發展成敗,關係不是最直接。體育產業要具有感染力,就必須生活化、娛樂化、大眾化,而球員買賣、運動行銷等環節是否具備職業級水準,也是其中的關鍵。

近日大陸國家發改委發布了《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50)》,規劃明確訂定三階段目標,但也點出了中國足球體制機制落後、法治水準偏低、足球基礎薄弱等問題,因此初期目標將著重在民間運動風氣的養成。這期間,政府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硬體環境的創造者,包括中國大型企業、互聯網企業旗下的體育公司、運動品牌、各類體育服務型公司也都參與其中。中國發展職業運動將是一種全新格局,在創造商業價值的過程中,部分台廠可望受惠。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