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大陸產業》防止產業過熱,陸擬大降太陽能補貼

時報新聞   2016/10/23 13:22

【時報-台北電】為防止整體產業陷入過熱,中國國家發改委日前推出「關於調整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的通知(徵求意見稿)」,打算調降太陽能電價補貼力度。業內人士稱,這項新政將會影響到中國大陸太陽能企業的獲利。

   上海證券報報導,這份關於新能源電價調整的徵求意見稿,其中變化最大的是太陽能電價。

   意見稿稱,地面電站1類、2類、3類資源區太陽能上網電價擬調整為0.55元人民幣(下同)、0.65元和0.75元,比現行電價標準分別降低了0.25元、0.23元和0.23元,即降幅分別為31%、26%和23%。新政執行時間為2017年1月1日。

   新政同時調整了分散式太陽能發電專案的補貼標準,新補貼分別為:1類資源區每度0.2元、2類資源區每度0.25元、3類資源區每度0.3元。這較原來的每度0.42元,大幅調降40%左右。

   對此,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專家李鵬表示,中國國家發改委此次大幅調降補貼電價,一是透過降低電價,防止太陽能產業過熱,不讓企業過度拓展;二是減輕財政補貼捉襟見肘的壓力;三是促進行業技術進步。

   此前,中國國家能源局官員曾在一次會議上透露,今年上半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的缺口達550億元。

   報導稱,大陸太陽能產業早期嚴重依賴海外市場,超過95%產品銷往歐美等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發達國家紛紛發起針對大陸太陽能產品的「雙反」(反傾銷、反補貼)措施。

   此後,靠著官方支持與補貼,大陸企業轉而大力培育本土市場,太陽能電站、分散式太陽能快速發展,成為全球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

   不過,太陽能電價大幅調降後,企業還有獲利嗎?報導稱,今年大陸一些省份的太陽能電站在招標時,企業報價就到了每度0.52元,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企業獲利的潛力。

   不過,李鵬對於這個報價下企業能否獲利存疑。他表示,企業可能有收益,但不排除部分企業以劣充好,導致太陽能電站的發電效率衰減。(新聞來源:工商時報─李書良/綜合報導)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