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大陸產業》陸電競經濟崛起,仍有下一關

時報新聞   2018/11/18 16:04

【時報-台北電】從亞運會奪冠,再到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冠軍,近期大陸電競戰隊輝煌的戰績已成為社交媒體的焦點,其日漸提升的流量,甚至引發資本市場關注。但業內人士認為,大陸電競商業模式單一化,僅靠贊助、轉會費、代言等方式賺取盈利,且電競選手職業壽命短暫,其市場發展仍有一定的挑戰。

 大陸電競戰隊今年8月在亞運會英雄聯盟電競總決賽上,以3:1戰勝韓國電競戰隊,奪下亞運會首個英雄聯盟電競冠軍。11月3日,中國電競戰隊IG更以3:0戰勝歐洲電競戰隊FNC,奪得大陸第一個英雄聯盟頂級賽事全球總決賽冠軍,相關消息當時在大陸各社交媒體上不斷刷屏瘋傳,導致電競流量一度飆升,引起市場關注。

 新浪財經報導,大陸資本對電競的投入自去年開始,當時有一批電競俱樂部相繼完成融資。去年5月,LGD完成3千萬元人民幣(下同)融資,同年10月,PRW電競俱樂部宣布以2億元估值完成A輪融資,另外還有許多電競俱樂部也完成融資計劃,奠定了大陸電競資本市場的基礎。

 但業內人士指出,大陸電競從娛樂模式演變成為一個產業,同樣深受業績成長問題,其中商業模式單一成為很多電競俱樂部發展的阻礙。大陸電競俱樂部的盈利主要包括:冠名、贊助、轉會費、周邊產品、代言等,偶爾還會有一些直播收入和賽事獎金。

 電競俱樂部近期也在嘗試突破原有方式,並開始採取偶像經紀的商業模式,俱樂部在簽約選手時,也扮演經紀公司的角色,當選手累積一定人氣後,俱樂部將為他們安排培訓、綜藝與演出等。

 但外界質疑,偶像經紀更注重顏值,在電競市場還未完全成熟的時期,要建立技術和顏值相配的選手相當困難。雖然大陸的偶像市場興盛,但電競的核心受眾仍以男性為主,依靠電競比賽的成績引發用戶關注。若電競俱樂部反其道而行,推行偶像經紀模式,恐將引起用戶流失的局面。(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譚有勝/綜合報導)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