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產業分析》大同破底翻,華映兩岸求奧援

時報新聞   2018/12/18 07:55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大同(2371)股價昨天破底翻,但旗下華映(2475)和銀行團的協商卻傳出可能破局。在此同時,華映也向法院提出「優先於重整債權」方案,由大同暫時金援華映渡過重整難關。華映昨天與債權銀行團開會,提出10年償債計畫,包括要處分4.5代廠償債及要求利率在0.5到1%間,遭銀行團否決,重整過程恐將多舛。華映債權金額共350億元,其中127億元為銀行債權,是有擔保的,另外無擔保的223億元主要是和供應商、材料商相關。

此次華映財務危機的引爆點據傳是華映和與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在深圳交易所掛牌的華映科技股權買賣談判破裂,中方股東去函要求華映清償33億人民幣債務(含借款及貨款),導致華映百分之百控股的中華映管(百慕達)向香港民生銀行貸款五千三百萬美元(約十五億台幣)無法順利申請展延,將於今日產生貸款違約。

台灣的銀行團是否要接受華映提出的償債計畫?可以翻開過去3年,大同在股東會上小股東對華映的質疑。

2016年6月大同股東會,大同逾10年沒配息,小股東要求大同處分華映,當時仍是大同董事長的林蔚山表示,華映也曾是大同的金雞母,面板是資本及技術密集的產業,在中國和韓國的競爭下,連日本夏普的面板也面臨式微,挑戰是不容忽視的。林蔚山強調永續經營的重要性,並以南亞科(2408)及華亞科(3474)在7年虧損了2000多億元,台塑集團也並沒有結束虧損公司。

2017年5月大同股東會,大同揭露2016年轉投資的華映(2475)全年虧損8.95億餘元,造成歸屬母公司大同累計虧損609.8億餘元。小股東砰擊董事長林蔚山的經營能力,形容是最會創造虧損的董事長,另外,大同獨董監督不周也遭到質疑。對於華映虧損案,林蔚山表示,台灣的上市櫃公司也有7年虧損2000億元的公司最後找到富爸爸(指美光併華亞科)。

2018年6月,大同成立100周年,股東會由新任董事長林郭文艷親自主持,大同去年合併營收為755.5億元,稅後淨利為0.74億元,EPS為0.03元,去年大同轉虧為盈。但大同股利仍為0,為2002年以來,連續第17年股利掛0。主要是去年待彌補累積虧損為2.81億元,公司將以特別盈餘公積2.81億元彌補累積虧損。

大同在處理華映事件上,一直希望能替華映找到「富爸爸」,所以即使財務吃緊也持續擴建新廠,希望能創造價值。華映自2008年以來連續9年虧損,但公司始終沒有放棄投資擴產,2009年華映入股閩東電機,實施重大資產重組,整併大陸的模組廠,並且更名為華映科技,成為首家在A股成功借殼上市的面板廠。華映2015年透過華映科技宣布在福建投資6代廠華佳彩,而華佳彩2018年正式投產,卻碰上中小尺寸面板沒有旺季的一年,集團營運雪上加霜。華映旗下還有一座4.5代廠停工,卻仍然在大陸建新廠,也讓集團的財務更加惡化。

據傳,導致此次華映財務危機的華映科技,正積極與大陸電子信息集團再度協商,希望不要逼迫華映「賤價」轉讓華映科技股權,否則將兩敗俱傷;只要中方同意知會民生銀行,就可暫解中華映管(百慕達)貸款違約風險。

台灣銀行團是否要接受華映提出的償債計畫,除了財務面,應該可以從經營者的決策能力、產業敏感度和危機處理能力找到更好的答案。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