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金融》最壞也是最好!陳得能:亞太貨幣短震長多

時報新聞   2020/02/21 11:36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外匯分析師陳得能今早出具最新報告,維持看好亞太貨幣。他認為,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亞太地區貨幣(相對美元)最近表現疲弱,但市場只是短暫震盪,隨著疫情在第二季度初前受控,亞太貨幣也將跟隨收復失地,保持看好全年前景。

陳得能分析,對外部需求較敏感的亞太貨幣,確實面臨較大的震盪,如韓圜、泰銖及新加坡幣,但同樣屬於週期性貨幣的人民幣及韓圜已經貶值不少,預期6月底人民幣及韓圜分別回升至6.8及1120水平(相對美元)。另外,印尼盾、印度盧比、菲律賓比索及馬來西亞幣(相對美元)是不錯的套息交易貨幣籃子。

陳得能指出,雖然疫情無疑對亞洲經濟濟及企業盈利構成壓力,但我們估計負面影響主要集中在一季度,隨後將加快增長。中美已經簽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加上多國央行保持貨幣政策寬鬆,科技等產業環境逐漸改善,亞太區經濟增長預期從去年的5.2%,小幅放慢至今年的5.0%。

為穩住經濟增長,亞洲國家很可能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預計今年平均減息20至30個基點。此外,政府給予的財政支持力度並不下於貨幣政策,譬如中國加大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日本及南韓提高財政支出對GDP佔比到1.5%至2%等。

中國作為許多亞洲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人民幣轉強有利區內其他貨幣,陳得能預期亞太貨幣即期匯率(相對美元)今年平均有低至中單位數增長。儘管南韓央行可能在一季度減息25個基點,但隨著亞洲科技業漸露曙光,韓圜對環球經濟增長的敏感度較高。

對於全球經濟風險評估,按照基準情景(發生概率:50%),瑞銀相信全球經濟增長能夠持穩於約3%水平,意味經濟在「晚週期」(late cycle)至少多6至12個月,期間主要央行傾向寬鬆貨幣政策。

隨著中美貿易摩擦降級,環球製造業也緩慢地好起來。雖然疫情拖慢了經濟復甦步伐,但中國及亞洲將拉動全球經濟溫和反彈,即增速預期在二季度初前觸底,只要聯儲局貨幣政策及中國財政狀況穩定,有利於市場氣氛,包括新興市場股票及部份新興市場貨幣。

不過,下行情景(發生概率:25%)一旦出現,譬如中美第二階段談判一旦破裂;或美國步入衰退及/或中國經濟增長放慢至5%以下;或疫情失控及全球擴散,那麼投資者應該考慮減少持有風險資產,並為資產組合做好保護,譬如加入日圓、瑞士法郎、美國國債或黃金。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