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投資家日報》總監 / 孫慶龍

鴻海(2317)要如何挑戰不可思議的10兆元營收?

  2017/05/22 10:16

 

鴻海(2317)公布12月營收為4,496億元,雖然YOY年增率達到9.76%,但仍舊無法扭轉全年營收「負成長」的窘境,由於這是鴻海股票上市27年以來,首次出現負成長,因此也讓許多投資人不免擔憂,一向只能成長的鴻海,怎麼了?

 

整體而言,鴻海2016年營收之所以會出現史上第一次的衰退,原因有三:

 

 

(一)營收基期太高。

 

 

翻開過去26年鴻海每年的營收數據,基本上是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在成長,1991年股票剛掛牌時,全年營收僅為23億元,10年後,跳升到1538億元,2006年突破1兆元,2010年來到2.99兆,2012年持續上揚到3.9兆,2015年再度改寫台股企業的營收紀錄,攀升到4.48兆元。

 

 

換言之,過去26年鴻海的營收,不僅暴增1,946倍,更挾帶龐大「規模經濟」的優勢,建立起稱霸全球電子代工產業的龍頭地位,不過畢竟鴻海現階段的營收基期太高,因此想要持續維持不斷增長的難度,勢必也就大增。

 

 

(二)大客戶Apple手機銷售下滑

 

 

追蹤鴻海的過去10年的營收,有一個很重要的分界點,就是2006年以後,不僅成功打破「1兆台幣(郭台銘曾說達1兆元就要退休)」的營收上限,往後數年更出現驚人成長,其最大關鍵就在2007年iphone的問世。

 

 

然而,隨著iphone在2016年首次出現銷售量下滑,不僅拖累蘋果營收衰退8%,更讓身為代工廠的鴻海,營收也見到首次下滑,不過由於鴻海營收年減幅度僅在2.81%,優於蘋果的內容,也讓外部投資人看到鴻海透過開發其他客戶來填補iphone銷售下滑的努力。

 

 

 

(三)鴻夏戀長跑4年才修成正果

 

 

攸關鴻海未來營收能否成長到10兆元的鴻夏戀?合併過程可以說是一波三折,一路從2012年3月談到2016年4月,歷經長達4年的時間才圓滿落幕,而郭董的這一番布局,時間若能提早個1年~2年,相信去年營收依然有正成長的可能。

 

 

 

鴻海(2317)雖然告別了連續27年營收正成長的神話,但展望未來,筆者認為鴻海不僅仍可維持成長的力道,更有機會朝向董事長郭台銘在2015年許下10兆元營運目標來邁進,原因有四:

 

 

(1)蘋果將推出iphone十周年的殺手級產品。

 

(2)合併夏普,讓鴻海對iphone的成長貢獻,從原本組裝的1.26%,擴大到涵蓋螢幕的7.57%。

 

(3)合併夏普,將讓鴻海的事業版圖,從原本的3C電子延伸到家電事業。

 

(4)合併Nokia的效應。

 

 

 

鴻海2016年5月以3.5億美金,從微軟手中買下Nokia功能手機事業並取得品牌授權,由於微軟當初是以76億美金收購Nokia,因此這樁交易案,不僅讓鴻海在買價上享盡優勢,去年10月微軟與Nokia的智慧型手機授權合約的到期,也讓2017年的鴻海,可以名正言順重整Nokia目前在全球40~50個國家的銷售據點,協助Nokia完成品牌復活的計畫。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2017年1/16,

當時鴻海股價在83.5元,至今最高來到91.8 

 

 

 

【日報預覽圖】: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孫慶龍的投資部落格》網址:sie.com.tw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